在省民政厅,市民政局的指导,支持下,江汉区启动民政精神卫生福利服务试点项目一缕阳光社区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社工项目,选取3个街道分别设立4个康复站点,辐射34个社区,整合多方资源,为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庭在社区提供医疗巡诊,家属支持,心理关怀,社会融入等社区康
在省民政厅、市民政局的指导、支持下,江汉区启动民政精神卫生福利服务试点项目“一缕阳光”社区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社工项目,选取3个街道分别设立4个康复站点,辐射34个社区,整合多方资源,为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庭在社区提供医疗巡诊、家属支持、心理关怀、社会融入等社区康复服务,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精心谋划,摸清底数、科学服务
根据试点工作要求,坚持覆盖面广、时效性强、满足精神障碍患者迫切需求的原则,采取向第三方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本区专业社工机构来承接此次试点工作。
一是摸清服务需求。制作了《入户宣传单》、项目手册等,介绍项目内容、特色服务、留下联系方式,对每个患者家庭进行入户走访发放,并通过问卷调查形式,逐一核实336名患者的患病类型、康复现状、现实需求等,在此基础上建立数据库。
二是科学综合分析。分析发现我区患者有以下几个特点:患病时间长且无系统治疗,71.7%患者患病超过10年,且存在不服药或乱服药现象,患病原因多样且叠加;康复不理想且无自理能力,仅9.23%患者康复情况良好,绝大部分患者有并发症和自我认知障碍;民众对精神疾病缺乏了解,对患者带有社会歧视,形成社会隔离,使他们难以获取相应的社会支持。
三是分类分层服务。根据患者情况和病因,通过专科医生评定、个人能力评估及专业量表评分的方式,探索推行了“五级分类服务模型”,针对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五级分类,并结合他们在医疗、生活自理、社会融入等需求,制定了转介入院、医疗服务、个案跟踪、技能训练、资源链接等个性化康复计划,并形成一人一档,进行动态化跟踪管理。
二、整合资源、多方协作、联通桥梁
一是资源整合方面。江汉区成立由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任正、副组长,区综治办、卫计委、公安局、民政局以及各街道分管领导组成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工作领导小组,投入300万元对肇事肇祸人员开展联动式救助。市、区民政局拨付40万元推进试点项目实施,还多次组织召开分工协调会、工作例会等,实时跟进指导项目开展,并主动协调卫计、残联以及试点街道,依托现有的阳光驿站、阳光家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推动康复站点的建立。
二是多方参与方面。项目采用“一街一站点”的形式建立了4个康复站点,每月规划一系列特色康复活动,如园艺治疗、生活训练、心理情绪辅导、职业训练等。目前开展各类康复活动34场,参与人数达390余人次。社工在与对象进行接触的过程中,结合重点个案及时与救治工作组进行综合反馈,配合社区做
好送院工作,并对患者住院期间、出院后进行动态监控,定期联系精神专科医生上门到患者家中,为其提供服药指导和病情监测,还会组织专科医生在社区开展疾病预防专题讲座和社区门诊。目前共开展36次服务,惠及360余人次,5名患者入院治疗,58名患者精神状况有了较大改善。
三是联通服务桥梁。与市优抚医院合作开展医务社工服务,全程跟踪服务入院的患者,联合社区康复社工进行预防、治疗、护理、康复的指导和管理,让患者出院后能够得到连续的照护。同时,邀请患者及其家属加入到“院舍开放日”活动和传统节日主题庆祝活动,消除疑虑、增进了解,建立对医院治疗的正确认识。
三、注重资源、管理、支持与参与,全面推进精神障碍康复工作
一是加强资源调动。通过“项目社工+站点社工+医务社工”为主导,以医务志愿者、专业技能志愿者、创业青年、社会企业等为支持的形式,组建了一只多方参与、整体推进的队伍,另外特聘项目专家督导,广泛链接社会资源充实工作力量。项目督导作为省人大代表在全省两会上提出了相关提案,得到了政府部门的积极回应。
二是增强个案管理。个案管理是精神障碍康复项目的一项重点工作,项目社工着重挖掘患者潜能,为30名患者提供心理关怀、职业培训、政策维权、就业链接等服务。目前,6名患者已成功再入职场工作,1名患者的书法、绘画等特长得到充分发挥,并进行了公益文化创业。
三是争取家属支持。项目在各站点都设立了家属协助互助小组,为他们搭建沟通和交流平台,定期分享照顾患者的技巧和心路历程,帮助他们提升自助和互助的能力。项目社工还结合家属的特殊需求,开设了“喘息服务”,将园艺治疗模式带入家庭,帮助家属疏解长久以来的负面情绪,让家庭充满生机。
四是注重社会参与。项目社工在4个街道开展了秋季、冬季、春季精神健康宣传4次,参与居民200余人次;组织150余人次患者和家属到黄鹤楼等处走访踏青10余次,鼓励他们走出封闭空间,走进自然,融入社会。同时还链接了中国精协湖北站、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美好家园心智障碍人士家庭支援中心等资源,扩大服务精准度与专业度;链接了武汉园博园等丰富康复活动形式;链接了武汉大学等志愿者资源,充实项目服务队伍,形成了社区倡导、公众参与、社会力量联动发力的良性氛围,项目相继荣获“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和“湖北省第四届青年志愿公益项目大赛银奖”。
上一篇:武汉市出台创新举措帮助重症精神病人康复 下一篇:北碚为困难家庭精神病人建起照护中心目前已有172名病人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