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奎文区幸福街小学将学生心理测评干预工作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重要工作,建立“243”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模式,有力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
近年来,奎文区幸福街小学将学生心理测评干预工作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重要工作,建立“243”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模式,有力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
一是“2”个保障,筑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由学校分管领导、德育处、安保处、教导处、专兼职心理老师、班主任等组成,研究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遇到的突出问题,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学生心理成长中心,负责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细化工作措施,协调解决具体问题。落实心理健康教育专项工作经费保障,科学合理建设学生心理成长中心,配备必要的心理健康设备,不断完善心理辅导室的建设,逐步拓展学生心理成长中心职能。
二是“4”个教育途径,助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以心理活动课为载体,多角度引导学生心灵健康成长。学校每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由专职和兼职心理老师担任,形成了以积极心理学为理念的校本课程—《播种幸福的种子》;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依托,定期开展丰富的团辅活动。“心之桥”心理社团每学期开展10余次,加强学生自我认识、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等方面的能力;以教育为契机,开展学校大型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每年“5.25”开展不同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智力、创造力、凝聚力,使得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拓展和提升;以节假日为时机,鼓励家委会开展多种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家委会组织学生走入学校附近社会教育资源,如参观眼科医院、走进图书馆、走进白浪河湿地等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珍爱美好生活的优良心理品质。
三是“3”个筛查步骤,精准开展心理测评干预工作。科学严谨将学生心理筛查和个体辅导相结合。通过心理筛查实现“初步评估”:利用心理测评系统,组织全体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普查,形成访谈评估学生名单,并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再到预约“访谈评估”:由学校专兼职心理教师与学生们进行一对一面谈,将学生的情况进行再分析。最后,进行个案辅导“心理干预”:结合初步评估和访谈评估的结果,对需要进行心理干预的学生实施个案心理辅导。“三步走”将心理筛查预警比例从10%降低到3%,精准有效完成个案辅导工作,促进学生更好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