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健全管理机制。建立学生心理状态动态监测机制,制定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规章制度,通过开展在线调查和线下家访,形成学生“一生一档”,通过定期监测,及时更新学生心理成长档案,健全筛查预警机制,做到科学识别、实时预警、妥善应对。二是开展宣传教育。
一是健全管理机制。建立学生心理状态动态监测机制,制定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规章制度,通过开展在线调查和线下家访,形成学生“一生一档”,通过定期监测,及时更新学生心理成长档案,健全筛查预警机制,做到科学识别、实时预警、妥善应对。二是开展宣传教育。各校开展心理健康微课堂,针对不同年级,开展适合不同学生年龄的心理辅导讲座。还通过橱窗、文化廊道、校报、黑板报等宣传形式,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宣讲展示。三是丰富教育形式。各校设立心理咨询室,通过开展心理辅导、开设心理信箱、进行心理训练等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同时注重对家庭教育的指导,通过家长会和班级微信群推荐优秀文章和网站,帮助家长纠正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逐步提高家校共育水平。
上一篇:家庭教育理论、儿童心理健康 海口市长滨小学家校共育经验入选 下一篇:县科教体局召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推进会暨“百人百场”帮扶活动